当前位置:首页 > 猎奇档案 > 正文

Berachain如何用流动性证明破解PoS困境

权益证明(PoS)机制虽然通过质押代币提升网络安全性,却意外引发了DeFi生态的流动性危机。这种结构性矛盾体现在三个方面:

  1. 质押与流动性的零和博弈 PoS网络中的代币同时承担着质押安全和支付Gas的双重角色。当大量代币被锁定质押时,DeFi生态就会出现流动性枯竭,导致DEX滑点飙升、借贷协议资金池萎缩等连锁反应。近期以太坊主网就是典型案例——随着再质押协议兴起,ETH质押率创下28%新高,但网络日平均Gas费却跌至5 Gwei,反映出生态活跃度与质押量的反向关系。
  2. 激励机制的天然冲突 PoS网络存在根本性矛盾:用户无法同时将代币用于质押安全和提供流动性。验证者追求更高质押量来确保网络安全,而DeFi协议需要代币在市场中自由流动。虽然部分基金会尝试通过资助协议来协调矛盾,但这种中心化干预既难以反映社区真实需求,又违背区块链"不能作恶"的设计哲学。
  3. 流动性碎片化加剧 为缓解流动性压力,许多生态被迫采取空投激励或构建应用链,这反而造成流动性分散。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式既降低用户体验,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PoS机制设计缺陷。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让同一批代币既能保障网络安全,又能维持生态流动性?这正是Berachain试图通过创新机制破解的难题。

image.png

Berachain革命:区块链界的永动机如何运转?

1. 解密BeaconKit构建的EVM兼容L1网络技术架构

Berachain采用BeaconKit框架构建,这是一个基于Cosmos SDK的可定制EVM执行环境,打造出与EVM兼容的L1网络。最初团队开发的Polaris框架存在执行瓶颈和兼容性问题,而升级后的BeaconKit将执行层(EVM)和共识层(CometBFT)明确分离,通过EngineAPI实现无缝连接。这种架构创新性地允许直接使用标准以太坊执行客户端,确保100%的EVM兼容性,同时通过"立即执行"机制大幅提升交易处理速度。

2. 揭秘Bong Bears NFT社区如何演变为区块链新物种

Berachain的起源颇具传奇色彩,它从一个名为Bong Bears的NFT项目社区中诞生。2021年推出的Bong Bears在NFT热潮中获得广泛关注,通过持续空投衍生NFT不断扩大社区。当时"Berachain"还只是社区内的一个meme概念,但开发者Smokey The Bera将其变成了现实。这种从活跃社区自然生长出来的区块链项目,与传统先开发后建社区的模式形成鲜明对比,也成为Berachain吸引用户的关键优势。

3. 详解PoL共识机制三大角色:验证者/流动性提供者/协议的共生关系

Berachain创新的"流动性证明"(PoL)机制构建了一个三方共赢的生态系统:

▌PoL共识机制核心图示

  • 验证者:运营节点参与网络验证,拥有分配区块奖励的投票权
  • 流动性提供者:为生态协议提供流动性,获得网络代币奖励并可委托给验证者
  • 协议:为用户提供服务,需要网络流动性支持

这种设计将传统PoS中相互冲突的角色利益巧妙统一:流动性提供者既能赚取协议利息,又能获得验证奖励;验证者通过投票权直接影响流动性分配;协议则通过激励验证者来获取流动性支持。三者形成价值流动的闭环,构建出独特的生态飞轮效应。

Berachain如何用‘流动性证明’破解PoS困局?

1. 验证者投票分配奖励的博弈机制

Berachain的PoL共识机制构建了一个精妙的博弈系统。验证者不仅负责网络验证,还拥有对流动性池奖励分配的投票权。这种设计将传统PoS中分散的激励集中化:验证者会倾向于投票给能带来最大收益的流动性池,而协议则会通过激励验证者来获取更多流动性支持。这种博弈关系形成了动态平衡,避免了PoS网络中常见的激励分散问题。

2. 流动性提供者双重收益模型

在Berachain上,流动性提供者可以同时获得两种收益:一是来自流动性池的交易利息,二是通过将获得的BGT代币委托给验证者而分享的网络验证奖励。这种双重收益模型解决了PoS网络中"质押还是提供流动性"的两难选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BGT作为不可交易的奖励代币,只能通过提供流动性获得,这从根本上确保了流动性供给与网络安全的正相关关系。

3. 生态飞轮:价值流动的三方循环

Berachain最核心的创新在于构建了一个自我强化的价值循环:

image.png

- 协议通过激励验证者吸引流动性
- 验证者将部分收益分配给流动性提供者
- 流动性提供者为协议带来更多用户和交易量
- 增加的交易量产生更多Gas费销毁和稳定币需求
- 价值最终回流至BGT持有者

这个飞轮效应使得网络安全性、流动性和生态活跃度形成正向循环,从根本上解决了PoS网络的安全性与流动性不可兼得的矛盾。

三代币模型大拆解:BERA/BGT/HONEY如何协同作战?

$BERA:销毁型Gas代币如何反哺生态

$BERA是Berachain网络的燃料代币,用于支付交易Gas费用。与其他区块链不同,Berachain会将收取的Gas费用直接销毁,这种通缩机制有助于提升代币价值。验证者需要质押69,420 $BERA才能激活节点参与网络验证,这既保证了网络安全,又创造了$BERA的持续需求。

$BGT:不可交易奖励代币如何绑定社区共识

$BGT是Berachain设计的独特治理代币,具有不可转让的特性。流动性提供者通过为协议提供流动性获得$BGT奖励,这些代币可以1:1兑换为$BERA,或委托给验证者参与治理。这种设计确保了治理权始终掌握在为生态做出实际贡献的参与者手中,避免了鲸鱼操控治理的风险。

$HONEY:稳定币如何成为价值传导枢纽

$HONEY是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作为Berachain生态系统的价值交换媒介。目前测试网采用包装USDC的形式发行,未来可能转为超额抵押模式。$HONEY的发行收取0.5%的费用,这些费用将分配给$BGT持有者,形成了价值传导的闭环。通过原生dApp强制使用$HONEY作为主要抵押资产,Berachain进一步强化了稳定币在生态中的枢纽地位。

▌三代币协同机制图示

image.png

这三代币构成了Berachain的经济飞轮:$BERA保障网络安全并创造通缩压力,$BGT绑定社区共识和治理权力,$HONEY则作为价值交换的稳定媒介。三者相互支撑,共同推动生态系统的正向循环。

测试网升级揭秘:Berachain如何炼成完美EVM兼容链?

1. Polaris与BeaconKit架构的革命性差异

Berachain最初采用Polaris框架实现EVM兼容性,该框架通过预编译技术连接Cosmos SDK和EVM执行环境。但在实际测试中发现Polaris存在两大瓶颈:一是当交易量激增时,Cosmos共识引擎需要等待EVM完成处理,导致性能下降;二是预编译未覆盖的计算场景会出现兼容性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bArtio测试网转向了BeaconKit架构。与Polaris不同,BeaconKit将执行层(EVM)和共识层(CometBFT)完全分离,通过EngineAPI进行交互。这种设计带来三大优势:可以直接使用标准以太坊客户端(如Geth、Erigon等);能够100%复制以太坊EVM环境;执行层和共识层的独立运行避免了相互阻塞。

2. 立即执行机制如何提升TPS

BeaconKit引入的"立即执行(Immediate Execution)"机制是性能突破的关键。当验证者创建新区块时,会将该区块所有交易执行后的完整状态直接广播给其他验证者,而非传统方式下逐个验证交易。这种并行处理模式大幅提升了交易吞吐量,从根本上解决了Polaris框架的可扩展性瓶颈。

3. v2测试网四大核心升级解析

质押门槛调整:从v1仅需少量$BGT质押,升级为必须锁定69,420 $BERA才能成为验证者,显著提升网络安全性。

惩罚机制优化:v1版本中验证者犯错会连带惩罚其委托者,v2改为仅扣除验证者质押的$BERA,明确区分了$BGT和$BERA的功能边界。

验证权规则变更:取消$BGT委托量对区块创建权限的影响,所有验证者获得平等出块机会,但区块奖励仍与$BGT委托量挂钩。

验证者扩容:移除100个验证者的上限限制,截至测试阶段已有150个活跃验证节点,增强了网络去中心化程度。

▌测试网升级对比与效果数据

image.png

image.png

生态建设奇观:没有空投的Berachain如何吸引百万人?

原生dApp三驾马车(BEX/Bend/Berps)的基建作用

Berachain生态系统的核心基础设施由三个原生dApp构成:BEX作为去中心化交易所,支持用户自由交易和创建流动性池;Bend是去中心化借贷协议,用户可用多种资产抵押借入稳定币HONEY;Berps则是永续合约交易所,允许杠杆交易和流动性提供。这三驾马车在生态初期承担着关键角色,不仅提供基础DeFi功能,更成为分配BGT奖励的主要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原生dApp都深度整合了HONEY稳定币,强化了三代币模型的协同效应。

揭秘Kodiak自动流动性管理的CLAMM创新

Kodiak通过集中流动性AMM(CLAMM)机制实现了更高效的BGT挖矿。其创新之处在于Kodiak Islands保险库功能,能够自动调整流动性范围,解决了传统CLAMM需要人工管理的痛点。这种设计既提升了资金效率,又通过与原生dApp BEX形成互补关系,确保生态流动性不被闲置。Kodiak采用双代币模型(KDK和xKDK),其中xKDK作为治理代币可分享协议收益,展现了Berachain生态中协议如何创新性地利用PoL机制。

解析Infrared如何打造BGT流动性衍生品体系

Infrared开创性地解决了BGT不可交易带来的流动性问题。通过流动性质押服务,用户存入流动性后获得iBGT代币,使原本锁定的BGT能够在其他DeFi协议中继续产生收益。同时,其治理代币IRED掌握着验证者投票权的分配,正在成为生态中的重要权力媒介。

Infrared与Kodiak等协议的合作已经形成了次级生态系统,这种"流动性衍生品"体系正在重塑Berachain的价值流动方式。

社区力量觉醒:NFT部落如何玩转流动性战争?

Honey Jar社区如何孵化生态创业工作室

Honey Jar社区始于2022年围绕NFT项目发展起来,其核心理念是建立社区驱动的飞轮,创造"粘性流动性"。这个社区通过向持有者空投系列衍生NFT不断扩大规模,并与Berachain上的各种项目展开合作,为NFT持有者提供专属福利。

值得注意的是,Honey Jar不仅是一个社区,更发展成了Berachain生态系统的创业工作室。他们制作了大量Berachain教育材料,为新用户提供测试网Faucet等服务,并孵化了基于社区的评级服务项目,以及为生态贡献定价和奖励的项目。Honey Jar已成为Berachain上获得最多$BGT授权的验证节点。

揭秘NFT空投+教育服务+验证节点的立体化布局

Honey Jar采用了独特的立体化发展策略:一方面通过NFT空投扩大社区规模,另一方面提供教育服务降低新用户门槛,同时运营验证节点深度参与网络治理。这种三位一体的布局使其在Berachain生态中建立了强大的影响力。

目前,Honey Jar正在为主网上线后的流动性大战做准备,与即将在Berachain上线的协议进行奖励谈判和流动性合作。他们还建立了专门的奖励池,计划向Honeycomb NFT持有者分配获得的奖励。

解析社区驱动型流动性如何对抗协议卡特尔

在Berachain生态中,Honey Jar代表了一种社区驱动的流动性获取方式。与DeFi协议通过量化激励吸引流动性的方式不同,Honey Jar先通过NFT和Meme建立社区认同感,再将这种社交资本转化为流动性优势。

这种策略虽然激励效率可能不如DeFi协议,但能创造更持久的"粘性流动性"。考虑到Berachain本身起源于NFT项目,这种社区驱动的模式可能更符合其文化基因,也为对抗可能形成的协议卡特尔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

未来挑战:Berachain能否终结区块链不可能三角?

1. 直面BGT通胀失控风险的预警机制

Berachain的三代币模型中,$BGT作为不可交易的奖励代币,其通胀机制可能成为双刃剑。随着生态扩张,$BGT持续增发可能面临需求侧瓶颈——若网络实际使用量增长不及预期,$BERA的销毁速度将难以消化$BGT的通胀压力。这种结构性矛盾需要建立动态调节机制,比如通过算法根据网络活跃度自动调整$BGT发行速率。

2. 揭示验证者卡特尔形成的潜在威胁

PoL机制中验证者拥有分配流动性的投票权,这可能导致权力集中化。测试网数据显示,Honey Jar等头部验证节点已形成显著优势。若生态成熟后出现验证者联盟,可能垄断优质流动性池的奖励分配,形成"流动性卡特尔",这将阻碍新协议进入并削弱网络去中心化特性。目前150个验证者的扩容设计虽能缓解该风险,但仍需警惕马太效应。

3. 预测生态飞轮自我强化的临界点

当前生态飞轮的良性循环依赖于三个关键变量:协议激励投入、流动性提供者收益、以及网络使用量增长。当其中任一环节出现疲软时,可能导致飞轮逆转——例如协议为维持流动性支付过高成本,或用户因复杂衍生协议却步。测试网阶段86万活跃钱包的规模尚未验证该模型在熊市压力下的韧性,真正的考验将在主网上线后的市场波动中显现。

相关文章:

  • 加密分析师称比特币流动性模型预示周期后期流动性回升2025-07-09 10:03:46
  • Berachain推出PoL v2提案 计划调整33%流动性证明激励分配2025-07-15 12:57:47
  • Berachain如何用流动性证明破解PoS困境2025-07-28 15:46:19
  • Cosmos生态技术升级与流动性革命分析2025-07-29 15:46:19
  • CrossFi协议:破解跨链流动性困局2025-08-09 15:07:30
  • Base生态崛起:DeFi创新与流动性突破2025-08-09 15:22:33
  • Curve战争:稳定币流动性的治理权争夺2025-08-16 14:27:30
  • 财政部启动国债做市支持操作以提升市场流动性2025-08-18 11:13:29
  • Kyber DMM颠覆DeFi流动性管理2025-08-19 13:43:10
  • Curve V2数学原理与动态流动性机制解析2025-08-27 15: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