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猎奇档案 > 正文

Hyperliquid市值暴涨10倍,11人团队年收11亿美元

过去一年,Hyperliquid 以惊人的速度吸引了大量用户,其交易量远超竞争对手。凭借持续的话题热度和的社区生态,其治理代币 $HYPE 价格一路走高。,随着 Hyperliquid 启动生态稳定币 USDH 的拍卖和相关提案,市场关注度再次提升,推动 $HYPE 创下 54.7 美元的历史新高。

作为本轮加密周期中最成功的项目之一,Hyperliquid 有两组关键数据值得关注。首先是协议收入表现:今年 8 月,其协议费用收入达到 1.1 亿美元,全年预期收入超过 11 亿美元。从估值角度看,据 Coingecko 数据,Hyperliquid 市值突破 120 亿美元,位列加密市场第 18 名;若剔除稳定币及锚定资产,实际已进入前十。要知道在去年 12 月,其市值还不足 20 亿美元。

在加密行业长期奉行“胖协议、瘦应用”的背景下,应用估值通常远低于底层协议。然而,本轮周期中这一叙事正被颠覆,Hyperliquid 正是最典型的代表。更令人惊讶的是,据创始人 Jeff 透露,团队仅由 11 人组成,这意味着人均年创收超过 1 亿美元,使 Hyperliquid 成为全球人均创收最高的公司之一。

揭秘Hyperliquid市值暴涨10倍背后的推动力

Hyperliquid 的快速崛起并非偶然。其采用中央限价订单簿(CLOB)与主动做市机制相结合,显著提高了资金效率和流动性稳定性,用户体验接近中心化交易所的 90%。即使在市场剧烈波动时,平台仍能保持流畅交易,这为其吸引了大量忠实用户。

相比 dYdX 的交易挖矿模式和 GMX 的 GLP 实物交割机制,Hyperliquid 的 HLP 现金结算模式更接近传统交易所,支持更多交易对并显著提升扩展性。尽管现金结算模式对团队风控能力要求更高,但市场普遍认为其优势远大于风险。

解析$HYPE代币突破50美元的心理预期

$HYPE 代币价格突破 50 美元,反映出市场对 Hyperliquid 生态价值的强烈认可。早期参与者通过积分奖励、Purr Memecoin 空投及持续交易积累了可观代币份额,这批用户成为最坚定的持有者。团队通过精心设计的空投机制(如“1.5 季度”额外奖励),有效筛选出长期支持者,减少短期抛压,为币价稳定上涨奠定基础。

此外,HIP-3 提案允许用户抵押 HYPE 创建白牌交易所,进一步增加代币使用场景和质押需求。生态内如 Kinetiq 等协议推动流动性质押规模突破 20 亿美元,持续强化持币者信心。

通过协议收入数据揭示项目真实盈利能力

Hyperliquid 的协议收入数据直观体现了其盈利能力的爆发式增长。单月 1.1 亿美元的收入不仅验证了产品市场契合度,更显示出其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收入来源主要包括交易手续费、ticker 上币费及生态合作分润等。

值得注意的是,去中心化交易所首次出现“上币费”机制,项目方需支付高额费用以在 Hyperliquid 上线交易对,部分热门代币的 ticker 费用接近 100 万美元。这一现象充分说明市场对其流量和流动性的认可,也进一步推高了协议整体收入水平。

DeFi界的反常识革命:11人团队如何颠覆加密交易规则?

1. 拆解全球人均创收最高公司的运营密码

Hyperliquid以仅11人的精干团队,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业绩。据创始人Jeff透露,公司预期年收入超过11亿美元,相当于每位成员年创收超过1亿美元,使其成为全球人均创收最高的企业之一。这一成就的背后,是团队高效的运营模式和成熟的行业资源运用能力。

团队核心成员具备做市商背景,对资金和流动性管理有深刻理解。他们自行承担了类似VC的角色,为项目提供了品牌背书、市场资源和基础流动性支持,无需依赖外部投资。这种自我充足的运营模式,结合高效的资金使用和精准的市场策略,构成了Hyperliquid独特的企业密码。

2. 解密去中心化交易所首次出现'上币费'现象

Hyperliquid在去中心化交易所领域首创了“上币费”机制,这一现象此前仅见于中心化交易所。项目方需通过竞拍购买代币ticker,以获得在Hyperliquid上线的资格,最高费用接近100万美元。

这一机制的出现,标志着去中心化交易所首次在商业模型上向中心化平台看齐。它反映了Hyperliquid当时的市场热度和流量吸引力,项目方愿意付费接入,相信能带来可观的流动性。虽然现货交易热度后来有所回落,但这一创新为去中心化交易所的盈利模式开辟了新路径。

3. 探讨应用估值超越协议的行业叙事转变

传统加密市场遵循“胖协议、瘦应用”的估值逻辑,应用层价值通常远低于底层协议。然而,本轮周期中,这一叙事正在发生反转,Hyperliquid成为最典型的代表。

Hyperliquid市值超过120亿美元,在加密资产中排名前列,剔除稳定币后甚至进入前十。这一现象表明,优质应用层项目正在获得市场更高的认可和估值。其成功源于产品体验接近中心化交易所的90%,同时具备去中心化的透明和抗审查特性,实现了应用价值的重大突破。

永续合约进化论:从GMX到Hyperliquid的三代技术跃迁

去中心化永续合约交易所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每一代都在机制设计和流动性模型上实现了关键突破。

第一代以dYdX的交易挖矿模式为代表。dYdX通过“交易即挖矿”机制吸引早期用户,每周根据交易量分发代币奖励。这种模式虽然短期内能快速提升交易量,但其经济模型存在根本缺陷:当代币价格下跌时,刷量套利的用户会迅速撤离,导致交易量断崖式下跌。这种对代币价格的过度依赖,最终限制了dYdX的长期发展。

第二代以GMX的GLP实物交割模式为核心。GMX采用基于现货资产的流动性池(GLP),用户开仓时直接与池内的真实资产(如BTC、ETH、USD)进行交互。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极端行情下不易穿仓,安全性高。但缺点也同样明显:流动性无法被有效杠杆化,交易对的丰富度和资金效率受限,交易费和资金费率也相对较高。GLP模式虽然稳健,但难以突破核心用户圈层。

第三代以Hyperliquid的主动做市机制(HLP)为标志。HLP采用现金结算模式,流动性池仅以美元稳定币为基础,通过中央限价订单簿(CLOB)和主动做市策略提供多币种交易。这一设计大幅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和流动性深度,使交易体验接近中心化交易所水平。与GLP相比,HLP支持更多长尾资产,费率更低,扩展性更强,但对团队的风控能力要求更高,需持续监控和调整杠杆参数。

从dYdX到GMX再到Hyperliquid,永续合约交易所逐步解决了流动性、效率和用户体验的关键问题,推动去中心化交易向主流应用迈进。

流动性黑洞解密:没有VC支持的巨鲸养成术

1. 起底创始人做市商背景带来的启动资金优势

Hyperliquid的流动性飞轮并非依赖传统VC,而是源于创始团队自身的做市商背景。创始人Jeff曾是OKX前五大做市商之一,深谙资金运作与市场流动性管理。团队在项目启动初期,便自行向HLP流动性池和清算池注资超过1亿美元,为平台提供了可即时交易的基础流动性。这种“自给自足”的启动模式,不仅降低了对外部资金的依赖,更使团队能更灵活地掌控产品迭代与市场策略。

2. 拆解积分+空投+透明仓位的组合拳策略

Hyperliquid通过精巧的激励机制持续吸引并留住用户。其积分空投计划设计尤为巧妙:除了常规季度奖励外,团队还设置了“1.5季度”空投,专门奖励那些在Purr代币空投后仍持续交易、未抛售的用户。这种“意外奖励”策略增强了用户的归属感和长期参与意愿。

此外,平台上的巨鲸仓位完全透明,任何用户都可实时查看大额开仓情况。这种透明性不仅催生了新型跟单生态,还成为社区的热议话题,进一步推高了平台的活跃度和媒体曝光量。

3. 分析Friendtech指数与Purr空投的裂变效应

Hyperliquid在早期通过推出Friendtech指数产品(将前50个Friend代币组合成ETF类产品)吸引了大量关注,尽管该产品本身未必盈利,却为平台带来了显著的流量增长。随后推出的Purr代币空投,则进一步巩固了早期用户的忠诚度。空投后设置的额外积分奖励,更深化了用户对团队的信任。

这一系列组合策略——从指数产品造势、Memecoin空投回馈,到积分机制留客——共同构成了Hyperliquid独特的增长飞轮,使其在缺乏VC支持的情况下,仍能快速积累用户、建立共识,并形成可持续的生态活力。

巨鲸狂欢的链上赌场:50倍杠杆背后的透明博弈

1. 揭示链上透明仓位如何催生新型跟单生态

链上透明性是 Hyperliquid 吸引巨鲸用户的关键因素之一。与中心化交易所不同,Hyperliquid 上的所有交易仓位都是公开可见的,任何人都可以查看大户的持仓方向和杠杆倍数。这种透明性催生了一种新型的跟单生态:用户不仅可以通过机枪池自动跟随专业交易员的操作,还可以主动观察并模仿巨鲸的交易行为。当某个大户公开做多某资产时,其他用户可能会跟随买入,从而推动价格上涨,形成一种自我强化的市场效应。这种模式只有在链上透明环境中才能实现,因为用户可以实时验证仓位的真实性,而非依赖可能被篡改的中心化数据。

2. 解密机构投资者“被跟单”推升收益的运作机制

对于机构投资者和大型基金而言,在 Hyperliquid 上公开持仓不仅没有坏处,反而可能成为推升收益的策略之一。这些基金意识到,当他们的巨额仓位被散户跟随时,市场会更快地向其预期的方向移动,从而放大盈利空间。例如,某基金做多某代币时,若大量用户跟随买入,价格可能迅速上涨,使基金获得更高收益。这种“被跟单”的机制类似于一种市场操纵的良性版本,但其核心在于透明性和自愿参与,而非欺诈。此外,由于仓位公开但身份隐匿,基金可以在不暴露真实身份的情况下利用市场跟风效应。

3. 剖析隐私保护与身份隐匿的双重安全设计

尽管仓位是透明的,Hyperliquid 通过巧妙的隐私设计保护了用户的身份信息。用户只需通过钱包地址参与交易,无需进行KYC验证,这使其能够将链上活动与真实身份分离。对于巨鲸用户而言,这种设计尤为重要:他们既希望交易策略被市场看见以吸引跟单,又不愿个人数据被泄露或面临人身安全风险。相比之下,中心化交易所要求用户完成KYC,存在数据泄露或封号的风险。Hyperliquid 的双重设计——公开仓位但隐匿身份——使其成为注重隐私的大户的理想选择,同时也避免了中心化平台常见的审查问题。

代币经济学奇迹:千万美元持币大户是如何炼成的?

1. 拆解早期积分奖励机制培育核心持币群体

Hyperliquid通过精心设计的积分奖励机制,成功培育了一批忠诚的核心持币群体。在项目早期,团队推出了季度积分计划,并巧妙地在第一季和第二季之间增设了“1.5季度”激励。这一设计专门奖励那些即便在没有积分激励的情况下仍持续交易的真实用户,而非短期套利的“空投农民”。此外,团队还出人意料地在未提前公告的情况下,向在Memecoin Purr空投后仍保持活跃且未全部卖出空投代币的用户发放了额外积分。这种持续且带有惊喜性质的奖励机制,有效筛选并留住了真正认同项目的用户,使他们成为后来HYPE代币发放时获得大量空投、并愿意长期持有的大户群体。

2. 分析HIP-3提案如何重构质押经济模型

HIP-3提案是Hyperliquid生态中的关键升级,它允许用户通过抵押100万枚HYPE代币,在协议上部署自己的永续合约交易对,相当于创建白牌交易所。这一机制显著重构了质押经济模型,将HYPE从单纯的治理代币转变为生态准入和收益捕获的工具。抵押者可以利用Hyperliquid底层的撮合引擎和流动性,以较低成本上线自己关注的交易对(如大宗商品CFD或长尾资产),而无需自行解决主流币对的流动性问题。这不仅为HYPE创造了更多的质押需求和锁仓场景,还可能吸引其他原本想独立开发永续合约交易的团队转向基于Hyperliquid生态建设,进一步巩固其流动性护城河。

3. 探讨Unit跨链协议与Kinetiq质押协议的生态协同

Unit和Kinetiq是Hyperliquid生态中两个关键组成部分,它们通过功能互补实现了高效的协同效应。Unit作为跨链资产协议,负责将BTC、ETH等主流资产包装并引入Hyperliquid现货市场,用户可以直接交易“BTC”而非“unitBTC”等衍生表示,提升了资产的正统性和用户体验。与此同时,Kinetiq已迅速发展为Hyperliquid上最大的流动性质押协议,用户可将HYPE质押为kHYPE并参与其他DeFi活动。这种协同在HIP-3背景下尤为突出:由于启动白牌交易所需要抵押大量HYPE,持有kHYPE的用户可通过集体质押的方式降低参与门槛。两者结合,既扩展了生态资产来源,又增强了质押代币的效用和流动性,共同推动了Hyperliquid生态的繁荣。

▌Kinetiq质押协议规模图示

致命三连击:Hyperliquid必须跨越的三大鸿沟

尽管Hyperliquid在交易体验、流动性和创新机制方面表现突出,但其发展仍面临三个关键挑战,这些短板可能限制其进一步扩大用户基础和实现长期竞争力。

手机端体验与CEX存在代际差距
Hyperliquid的手机端操作体验仍远不及主流中心化交易所。尽管进行过优化,但其手机交互流畅度仅从“4分提升至5分”,仍处于“勉强可用”的水平。这一问题不仅源于前端设计,更与底层钱包支持、网络延迟及Gas费机制相关。许多用户依赖手机进行交易,而Hyperliquid尚未推出官方App,依赖第三方前端(如Supercell)也难以完全弥补体验差距。相比之下,Binance、OKX等CEX在移动端的交互、速度和功能完整性方面显著领先。

法币出入金费率过高形成系统性门槛
Hyperliquid在法币兑换和跨链入金环节的手续费明显偏高,例如通过MoonPay等渠道入金需支付近5%的费用,即便使用信用卡通常也需承担约2%的成本。对于欧元、日元等非主流法币用户,费率问题更为突出。高费率不仅阻碍新用户入场,也限制了现有用户的资金操作灵活性。相比之下,中心化交易所依托OTC商户资源、跨链桥深度和全球化布局,能够提供更低成本的出入金服务。

客服与用户教育体系存在生态级缺失
作为一个仅有11人的团队,Hyperliquid尚未建立完善的用户支持体系。其官方文档较为简略,缺乏面向新手的入门引导,更多依赖社区KOL通过TikTok、YouTube等平台进行科普。同时,在出现如XPL盘前交易异常等问题时,团队倾向于以“用户未阅读风险提示”作为回应,而非提供实质性的客服安抚或补偿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户信任。此外,Hyperliquid尚未建立类似“Binance Academy”的系统化教育平台,难以覆盖更广泛的潜在用户群体,限制了其破圈能力。


这些问题虽可通过第三方生态协作部分缓解,但仍需Hyperliquid在激励机制、产品优化和团队扩张等方面做出系统性改进,才能真正缩小与顶级CEX的体验差距,实现可持续增长。

解码熊市周期中团队扩张的生死时速

尽管 Hyperliquid 在牛市中展现出强劲势头,但其11人团队规模在熊市周期中可能面临严峻挑战。熊市环境具有非理性特征,即使产品数据优秀、体验持续优化,代币价格和用户关注度仍可能大幅下滑。团队尚未经历过真正的熊市考验,而历史表明,要挑战币安这样的巨头,需要跨越两到三个市场周期的积累。

核心问题在于,仅靠11人的团队能否在社区活跃度下降、市场资金流出的熊市中维持开发节奏和生态扩展。团队可能需要将规模扩张至30-40人,建立领薪水的核心开发团队,才能在社区支持减弱的时期保持产品迭代能力。这对项目能否实现长期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

剖析生态伙伴分润机制的改革方向

Hyperliquid 的生态合作伙伴面临收入分润不足的挑战。以第三方前端 Inselico Terminal 为例,其从平台获得的收入低于预期,不得不通过提高收费来维持运营。这反映出生态激励机制的不足,可能降低合作伙伴的积极性。

理想的解决方案是建立更合理的生态分润体系。团队可以通过流量扶持、费率优惠或gas费补贴等方式,让生态内的合作团队获得可持续的收益。这不仅能激励现有合作伙伴更深入地参与生态建设,也能吸引更多团队加入,而不是选择独立开发竞争产品。对生态伙伴的扶持应该成为下一阶段发展的重点。

预测跨周期发展的三大核心突破点

基于发展态势,Hyperliquid 要实现跨周期发展需要突破三个关键点。首先是团队规模扩张,从11人团队扩展到30-40人的规模,建立能够抵御熊市冲击的核心开发力量。

其次是生态激励机制的改革,建立可持续的合作伙伴收益模式,通过流量扶持、费率优惠等方式激励生态建设,形成更稳固的生态系统。

最后是产品体验的全面提升,特别是在手机端交互、法币出入金便利性和用户教育支持等方面需要显著改进。这些

相关文章:

  • AUCTION代币8小时内上涨42% 市值突破1.11亿美元2025-07-13 17:21:19
  • Substack完成1亿美元融资,估值达11亿美元2025-07-18 10:48:30
  • SOL市值突破1000亿美元 创近五个月新高2025-07-21 17:46:59
  • 美国财长:关税年收入或达3000亿美元 十年累计将超2.8万亿美元2025-07-22 19:59:50
  • BitMine Technologies截至8月11日持有115万枚以太坊,市值约49.6亿美元2025-08-11 19:49:52
  • Bullish单日暴涨22.06% 市值突破120亿美元2025-08-14 22:53:35
  • Base生态DeFi平台Definitive市值激增9倍突破8亿美元2025-08-17 23:27:58
  • YZY价格暴跌65%触及1美元 市值同步降至10亿美元2025-08-21 13:15:19
  • 加密货币总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9月10日报4.046万亿美元2025-09-10 22:40:44
  • Hyperliquid市值暴涨10倍,11人团队年收11亿美元2025-09-11 11:22:29